世界上很多地方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于是只可遠觀而不可去到,要在那里生存下來就必須要與大自然抗爭。下面這些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如此,在這里生活,需要有堅韌的精神,足夠的智慧和十足的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平安度過災難。[重慶旅游網推薦]
1. 印尼默拉皮火山
這里濃煙滾滾,即使最平靜的任何時候也如此。在爪哇島,默拉皮火山時刻都燃燒著,火山口冒著濃煙,翻騰著沖到3000米的高空。默拉皮,即“火山”的意思,過去5個世紀以來噴發約60次,2006年是最近的一次噴發。在這之前,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火山爆發發生在1994年,滾燙的熱氣導致60人被燒死。1930年的一次火山噴發,熾熱的熔巖蔓延了20.5平方公里,導致1000多人喪生。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居住在這種活火山的附近。雖然默拉皮是一座非常活躍的火山,但仍然有約20萬人住在其附近。默拉皮火山只是在活火山附近居住的爪哇人面臨風險的一個典型例子,據估計,爪哇島上有1.2億居民生活在22座活火山腳下。
2. 寒極----俄羅斯的維爾霍揚斯克
位于西伯利亞中部莫斯科以東3000英里(約合4800公里)的寒冷的針葉林帶,它是北極圈里最古老的城市,就是維爾霍揚斯克城。這里長年冰天雪地,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近三個世紀以來,俄羅斯人卻一直生活在這里,勇敢地面對雅拿河岸漫長的冬天,一年中,雅拿河結冰的時間長達9個月。直至今天,這里仍居住著大約1500人。
維爾霍揚斯克是世界上最冷的城市,即所謂的寒極。考慮到從9月到來年3月這座城市每天的平均日照不超過5小時,12月和1月幾乎沒有日照,你就不會再爭辯這一名稱是否恰當了。冬天的氣溫通常會降到零下60華氏度和零下40華氏度之間。19世紀的最低記錄為零下90華氏度。現在,這座城市正考慮吸引喜歡極冷的“極端游客”。但是,就其歷史來說,維爾霍揚斯克是一個首選的犯人流放地,沙皇最初用作放逐地,之后蘇聯把它用作放逐地。20世紀,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口曾達到2500人。
3.海地的完美風暴
2008年8月16日,熱帶風暴“費伊”最早到來,一周后,“古斯塔夫”颶風逼近。緊接著漢娜颶風和艾克颶風相繼而來。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海地5大城市之一的戈納伊夫市就迎來了4個破壞性的熱帶氣旋。第4次風暴過后,戈納伊夫實際上已經被海水洗刷一空。大半城市被埋在泥土下,或者被淹沒在污水中,有些地方水深達12英尺(3.66米)。一連串風暴的重創造成近500人的死亡。但是,2008年8月到9月的這些風暴還不是戈納伊夫在近代歷史上遭遇的最致命風暴。2004年的“珍妮”颶風讓擁有104000人口的戈納伊夫市損失慘重當時颶風襲來,戈納伊夫市陷入一片汪洋,死于這場颶風的人數達3000人。讓戈納伊夫市屢屢遭受颶風襲擊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位于海灣線之外,戈納伊夫還位于洪泛區。此外,海地人靠木材制作他們的重要燃燒來源——木炭,從而導致當地人大規模砍伐城市周圍的森林。結果就是當雨季到來,戈納伊夫市附近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幾乎可掩埋整座城市。
4.非洲死亡湖
基伍湖坐落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盧旺達邊界,它是非洲的大湖之一。面積為2650平方公里的基武湖湖底蘊藏著3000億立方米的沼氣和大量二氧化碳。一旦從湖底噴發,這些氣體可能會鋪開“死亡之云”,導致基伍湖盆地生活的200多萬非洲人死亡。之所以有如此擔心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在另外兩個擁有類似化學成分的湖中發生了兩件事。1984年,喀麥隆莫瑙恩湖中釋放出來的少量二氧化碳造成37人死亡。3年后,喀麥隆的尼歐斯湖噴發也造成湖中釋出80立方米二氧化碳。隨后,1700人死于這種毒氣。這些事件顯然是由湖中的火山活動引起,火山爆發導致二氧化碳釋放。人們相信基伍湖也會發生類似的活動,人們開始擔心基伍湖會成為下一個噴發湖。聯合國環境署的一份報告把這三個湖稱作“非洲殺人湖”,并認有理由對基伍湖“密切關注”。
5.馬爾代夫的短命島
馬爾代夫是一個如此危險的地方,以致于2008年上任的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把它納為首要考慮的事項,這位馬爾代夫第一位民選總統要宣布一項計劃,創建一個基金會為舉國搬遷籌集資金。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1190個小島和環礁組成的一個小國。最高點的海拔也不過1.8米,不久它可能會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沒。2004年印度洋海嘯之后,2005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項評估報告稱,馬爾代夫群島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塊之一,并稱它們最終會被淹沒。根據納希德總統的計劃,馬爾代夫人將在其他地方(印度或者斯里蘭卡作為潛在避難所浮出水面)購買土地,以避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一些最新事件支持了他把通過吸引旅游賺來的資金投入遷國基金的決定:2004年的海嘯席卷了整座島嶼,致使馬爾代夫國10%的土地不宜居住,導致馬爾代夫3萬居民,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80多人死亡。1987年,在所謂的“帝王潮”期間,占地2.59平方公里的馬爾代夫首都馬累被完全淹沒。馬爾代夫群島周圍的珊瑚礁的過度開采也導致這些災難效應加劇,使得它們更易受到海水的侵蝕。
6. 美國的龍卷風地帶
沿美國俄克拉荷馬市和塔爾薩市(俄克拉荷馬州人口最多的兩座城市)之間的44號州際公路居住的人有100多萬。每年春天,來自洛基山脈的干冷空氣越過較低的平原,海灣線濕熱空氣北向到來與之交匯,住在這個被當地人叫做龍卷風地帶的居民們在這一龍卷風季飽受痛苦。自1890年以來,已有120多次龍卷風襲擊俄克拉荷馬市和周邊地區,這里目前擁有人口約70萬。1999年5月3日的龍卷風更是威力無窮,共有70個龍卷風襲擊俄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和德克薩斯州。其中一些最具破壞性的龍卷風席卷俄克拉荷馬市,摧毀1700間房屋,6500建筑物受損。即便有著現代化預報和預警系統,襲擊俄克拉荷馬市的一次F5級龍卷風也造成了40人死亡。除奪去生命之外,這場自然浩劫還造成了10億多美元的損失。從1950年以來,該地區沒有龍卷風的最長記錄是5年——1992年到1998年。仿佛在尋找彌補損失一樣,之后的11個月里該地區經歷了11次龍卷風襲擊。塔爾薩俄克拉荷馬市東北部,在龍卷風地帶的風暴到來時該市也遭致破壞。從1950年到2006年,69次龍卷風旋過擁有59萬人口的塔爾薩縣,但沒有一次堪比俄克拉荷馬市那樣的毀滅性破壞。因為該市位于阿肯色河沿岸和建在大量河流和泛濫區之上的的地理位置,塔爾薩尤其易受暴雨襲擊,這些暴雨伴隨著俄克拉荷馬的惡劣天氣。1974年、1976年和1984年的大洪災造成幾十萬美元的損失。
7.颶風之都
開曼群島位于古巴以南241公里處,以香檳酒和魚子醬而聞名,加勒比海海岸、世界級的潛水和不嚴格的銀行規則吸引這些加工廠來到這里。該島另一個較不為人知的名聲是“世界颶風之都”。據熱帶風暴跟蹤網站報道,三座開曼島中最大的大開曼島每隔2.16年至少遭遇一次颶風襲擊,颶風的頻繁造訪超過大西洋盆地的其他地方。自1817年起,64次颶風襲擊了這座島嶼,經常帶來災難性后果。2004年,“伊凡”颶風以每小時241公里的速度逼近大開曼島。暴風雨隨之而來,島上的四分之一被水淹沒。據估計,島上70%的建筑物被毀,4萬居民數天沒有電和干凈水。
8、索馬里半島的海盜地帶
索馬里是一個以其混亂、腐敗、無政府和饑荒而名著于世的國家。游客們都被警告說不要到索馬里——他們自稱是叫“索馬里獨立共和國”——去,甚至都不要在靠近非洲之角的地方行船。拿著AK-47的海盜們在這片海上流竄,他們可是會把船截下來,然后拿海員們來索取贖金的。該國北部宗派間的斗爭每年都會奪去數千人的性命,而在首都摩加迪沙,地盤的爭奪也常常發生在各個宗派和軍閥之間。1993年美國出兵試圖結束索馬里的亂政,結果遭到當地武裝勢力的反抗,最終慘遭失敗,著名的紀實電影《黑鷹墜落》精彩地描述了當時的場景。2006年末,埃塞俄比亞攻擊了索馬里的穆斯林軍隊,造成了數百人傷亡,國內數千人流離失所。這些畜生……如果這個地方沒有足夠多的海軍陸戰隊,你會怎么辦?確保你的保險現在還有效。
9、世界強奸之都——南非
任何一個被稱作是“世界強奸之都”的國家,都應該特別留心一下。雖然2004年,強奸犯罪已經有下降的趨勢,到了每10萬人中有113.7人被強奸,但是在2005年,這個數字又升到了118.3。南非還有一項糟糕的統計,表明它還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高謀殺率。2010年世界杯的主辦國還一直處在各國自殺率排行的前五名里。雖然大多數的犯罪都發生在窮人區,但這沒有阻止南非國內越來越多的封閉社區的出現,那些有錢人的旅游團也仍然配有武裝保鏢。在南非,種地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每10萬個農民中,就有313個被謀殺——這大約是南非國內平均水平的8倍。而且,就像其它任何地方一樣,在南非,性也非常危險,那兒有超過1000萬的人都感染了HIV。
10、南極洲
在世界的這一極,搶劫、謀殺和強奸可能都不是問題了,但是惡劣的條件一定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南極洲是地球上最高、最寒冷、最干燥、最多風的洲。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稱。氣溫經常就會降到-60攝氏度(華氏-100度)以下,風速也會超過100公里/時。暴露在這樣的氣候中超過一小時,你肯定會掛掉。南極洲可沒有醫院,也沒有吃的,要是你走丟了,那就什么都別想了。一定要和旅游團跟緊咯。幸好在斯科特基地有家麥當勞,但是前提是:你得找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