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金頂的最高處,看眼前翻滾的云的世界,無邊無際卻又如群山般層巒疊嶂,彷佛白云深處有千萬個游子,正成群結隊地插上白色的翅膀,向著峨眉金頂的普賢故里飛升。
再次跟隨重慶旅行社的旅行團上峨眉,從四方普賢腳下的每級臺階拾級而上,抬頭望著高聳云端、金光閃閃而莊嚴、肅穆、慈祥的普賢菩薩,心底總會涌起一股暖暖的熱流,恰如金頂上紛飛的云,如同久別的游子見到慈母時的溫暖,不知不覺一股熱淚會奪眶而出,這種情結彷佛與生俱來。不知是否前世就與佛有緣,總喜歡這么近地走進佛的世界,喜歡看香爐里燃燒的青煙繚繞,喜歡聞香爐里那份裊裊的清香味,甚至喜歡那富于節奏的梵音。而走進佛的世界,總能感覺靈魂深處即刻遠離紅塵喧囂的安靜,直到能聽到很遠的地方松針落下的細微之音,聽到心靈深處靜寂的平靜與四周安詳的大自然的親密融合。拾級而上的臺階,被譽為“天堂的階梯”,也許這真是通往心靈圣潔而空靈之處的故鄉吧,在距離普賢菩薩最近的山頂,隨著腳步的靠近,心靈也總是離佛國仙界最近了!
對于峨眉山這座中國佛教的四大圣地,一直有種無言的憧憬,以致當命運安排我能與這片圣地近距離接觸時,依然有種恍若夢中之感,不僅僅因為普賢菩薩是我屬相的守護神,也不僅僅因為工作的調動與空間的轉換,總在心底里認同這是佛緣的緣故,讓我有幸有更多的時間,用心靈去聆聽與感受那份潛意識深處的佛緣。而這片土地中,最令我神往的是那一片片富有空靈之氣的云,這片空靈的云,被佛家稱為“銀色世界”,作為峨眉山的代稱,。
記得第一次上峨眉觀云海,是2004年,那是個燥熱的夏天,山下已是蟬鳴聲聲的盛夏了,也是在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游的帶領下到了金頂,我們卻披上了厚厚的羽絨服,久雪初晴的峨眉山金頂,雪還未完全融化,第一次近距離與我神往的峨眉接觸,領略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話。在金頂上第一次見到令我震撼萬分的峨眉云海,那一團團銀色的云,如涌動的神仙境界,白得似一團團白雪,卻又似溫柔而貼心的羊絨般細膩,好想抓一團在手中,將這份溫柔做成貼心的小棉襖,織進心底。一團團鋪天蓋地的白云,將山與山的距離填得那么精妙絕倫,彷佛一張碩大的白色地毯,鋪在天與地之間的山川中,讓山與山之間的距離變得這么近,這么近,近得似乎觸手可及。站在金頂西邊,極目遠眺,層層云海的盡頭,是重重山巒,而對面的瓦屋山那如房頂般平坦的山頂,似乎在飄渺的云海間若隱若現,碧藍的天幕下,白色的云海如同一座望不到邊的橋梁,將遠處的瓦屋、貢嘎山映襯得如立于云中的仙子,挺拔而偉岸。忽然想到曾經讀到過這樣的說法,大約人逝去后靈魂都化作了云,與天地同在!因此,腦海中忽然冒出這樣的想法,是否這峨眉的圣云,都是那些純潔而善良的靈魂所化?所以,才如此靈秀而充滿向佛之心。
站在峨眉金頂的最高處--金剛嘴的舍身崖上,俯視眼前滔滔云海猶如飛奔的幕布,在腳下不停地翻滾、奔騰,似千萬匹奔騰的駿馬,又似自由而無暇的心靈,無邊無際的向金頂上空飛翔。知道飄渺的云海深處常常會有佛光的出現,因此,閉上雙眼,雙手合十地祈禱,希望在白云深處有著我向往的佛光出現,盡管未曾看到佛光,卻在冥想之際產生了這樣的念頭:是否峨眉山有時出現的佛光正是佛祖在普度這滔滔云海中純潔的靈魂?盡管中學時的物理課就常常教導我們,佛光與海市蜃樓不過是光的反射或者折射引起的物理反應,但我卻寧愿相信在云海的深處,有普度眾生的佛隱居于此!否則這北緯30度上的峨眉山,怎么不是如同一緯度上的沙漠一樣沙化呢?這北緯30度上唯一“秀甲天下之地”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奇跡。
后來多次上峨眉雖未曾見到佛光,卻領略到了神游于云海的空靈。無論是白雪皚皚的冬日,還是杜鵑遍地的春天,無論是楓葉滿山的秋季,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季,峨眉的云似乎從來未曾停止過它不倦的腳步,而今站在峨眉金頂的云上,感覺自己也離慈祥而空靈的佛更近了,也許此時的我就是普賢菩薩腳下的一朵云,正與萬千善良而純真的靈魂一起,沐浴佛的慈祥與偉大,滿懷慈悲之心,種下善果善緣,在無功利的超然中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