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僅僅是走馬觀花的觀景嗎?當然不是,所謂“吃住行游購娛”這六大要素是不是太流于表面?人們是不是該多想想出行的深層次樂趣,這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呀!
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旅游新六要素“商學養閑情奇”,從字義上來看,新六要素比舊要素明顯提高了一個層次,特別是“閑情奇”,這三個要素的出現猶如神來之筆,給充滿各種嚴肅詞匯的會議文件平添了一份詩情畫意之美。這三個詞匯的出現也意味著中國旅游業正在升級到嶄新的境界。
從“旅游戀愛學”談起
旅游目的地與游客的關系就像人與人的關系一樣,有遠有近,有親有疏,有層次,有階段,有遞進,有轉折,有冷有暖,有主有次。而旅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游客與目的地的關系構建過程。每一次旅游的開始都充滿幻想,就像一對戀人的初次相見。每一次旅游的結束,就像一對戀人的別離,充滿了回味與不舍。
好在目的地還有紀念品可以留給游客,讓一切美好的回憶凝固在小小的紀念品上,寄托別離后的思念。整個過程仿佛在談戀愛,基于這樣的認識,在此談談“旅游戀愛學”中的四個接觸點。
從屏幕開始的“渴”
從接觸點來說,目的地和游客之間的關系主要有屏幕、眼睛、身體、心靈四個接觸點。之所以要把屏幕作為第一個接觸點,是因為屏幕已經成為人類的一個感覺器官,通過這個感覺器官,人類可以間接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況,建立起初步的印象,這個印象是借助屏幕上的虛擬信息構建起來的,需要進一步證實。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喚起游客離開居住地的欲望,喚起游客靠近目的地的渴望。
屏幕這個接觸點的局限性在于只能“望梅”,不能“止渴”,而其優點在于可以進行空間的隨意切換,可以隨時超越時空束縛,可以任意穿行在虛擬時空。當然,屏幕這個接觸點并不只是旅游的開始,而是會一直伴隨著旅游的全程。
從眼睛開始的“緣”
雖然旅游產品結構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發展轉變,但是觀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占據著主流地位,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多的人是帶著出去走走看看的目的去旅游的。
即使是觀光、休閑、度假的復合式旅游產品,觀光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游客到達一個目的地,首先追求的良好的觀光體驗,一旦觀光體驗不滿意,就有可能改變計劃,不再進行更深入的休閑度假體驗。
因此,眼睛實際上是旅游中的一個入口,任何一個目的地,首先要“入眼",要與游客建立“眼緣”。實際上,眼睛也是身體的一部分,之所以要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觸點拿出來,是因為這個觸點非常特殊,對于旅游業來說,這是一個關系到旅程能否開始的觸點,是旅游業商業模式形成的基礎,沒有建立起“眼緣”,之后的一切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水。
從身體開始的“戀”
觀光之外的休閑度假就是屬于身體接觸層面的旅游產品。在這個層面,游客與目的地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當你躺在目的地的賓館酒店里的時候,當你的舌頭接觸到美味佳肴的時候,當你用腳踩在花園小徑里的時候,當你暢游在溫泉水池中的時候,當你縱身躍上馬背的時候……身體的接觸開始了,這種接觸讓你直接體會到目的地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讓你與目的地之間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消費關系和更加親密的情感關系。
從心靈開始的“愛”
如果把旅游比作一次網戀,屏幕是前奏,眼睛是開始,身體是高潮,心靈則是結晶。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旅游產品,在游客結束行程的一剎那,都會在心靈底片上留下一個濃縮的印象,這個印象是目的地精神氣質與游客個人文化修養相互作用的產物,是游客用自己的靈魂對目的地所見所聞做出的解讀和升華。
從旅游十二要素的角度來看,心靈接觸則生發出了“閑情奇”這三個要素。“閑情奇”是一份詩意的靜謐,“閑情奇”是一份浪漫的約定,“閑情奇”是目的地與游客之間的情感共鳴和內心交融,是一份人與自然、文化之間的精神之愛。
“閑情奇”是旅游的最高境界
四個接觸點從不同角度構建起了游客體驗,但是,游客不同的身份和價值觀會導致不同的思維方式。雖然接觸點一樣,但是感受不一樣,基于這種不一樣的感受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關系層次。
比如一位作家和一位企業家,他們同時去一個地方旅游,都通過屏幕、眼睛、身體和心靈對目的地進行了接觸和感知,但是他們會形成完全不同的旅游體驗,并構建起對旅游目的地的不同認知和理解,作家和企業家的這種區別就是因為身份和價值觀而產生的。
基于不同的價值觀追求,游客與目的地的關系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旅居”,即短暫地停留居住,以“吃住行”為主;第二個層次是“樂居”,即快樂地游玩和居住,以“游購娛”為主;第三個層次是“安居”,即為了特定的目的停留和居住,以“商學養”為主;第四個層次是“棲居”,即帶著詩意的追求而居住于此,以“閑情奇”為主。
“閑情奇”的提出意味著中國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拉開帷幕,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之后,中國旅游人終于有了回歸本真的感悟,帶著一份詩意之愛用心經營詩意的事業,必將會看到詩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