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小節假日,出行人次相比往年下降了不止一點半點,以黃山為例,可以用“寂寥”來形容,那種人氣滿滿的場景成了幻覺,只剩下崖壁上的迎客松,在微風下獨自傲立。
這種景象對于黃山,很反常。在往年,清明節前后都是旅游旺季。2020年的清明節時,媒體還報道,2萬人扎堆黃山,以至于黃山景區不得不臨時關閉。還有個游客發現自己花了2小時,才走了不到1公里。
而現在,黃山的寂寥,從一張截圖里就可以看出來。半個月前,黃山風景區“實時客流量統計大屏”顯示,只有2人進了景區,一個從前山玉屏來,另一個打后山云谷進。
隨后景區出來回應,說這是早上8點的數據,但隨后也承認,全天的游客,還不到1000人。
對于黃山來說,游客銳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黃山往年七成的游客都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而如今上海及周邊地區正是疫情重點防控區域。
游客消失之后,給這個多年依靠黃山的小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以黃山為圓心,這里聚集了無數將生計拴到游客身上的人,他們一環套一環,在經年累月中形成一條鏈索。
現在,這條鏈索岌岌可危。
很多導游、餐飲客棧等旅游從業者因為這等原因,陸續退出了這個行業,只有極少數人還在堅持著,就像黃山崖壁上的松樹,耐低溫、不怕貧瘠、抗大風……這里是生命的絕境。但許多黃山松就這樣生根、成長。
在中國的群山之中,黃山是一個旗幟鮮明的符號。不會有人不知道那句“黃山歸來不看岳”,它以“奇、險”出名。明末清初名士錢謙益,寫《游黃山記》時夸贊過黃山“無樹非松,無松不奇”。黃山的奇松,也和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一起被列為黃山五絕。此時此刻,不禁要問,何時才能抒寫新的輝煌篇章。
友情鏈接: